“兵儿子”苏宗信的双拥情结
2015-06-18 来源:泰山晚报 浏览量:



“一谈到泰安市贾美荣拥军优属服务中心,很多人并不陌生,这是我市首家以拥军优属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是由全国拥军模范贾美荣等人共同发起的。因为这个公益组织,“兵妈妈”贾美荣被许多人所熟知,与此同时,泰安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民警苏宗信,作为“兵儿子”,与其他的志愿者一样,凭着对双拥工作的执着,用自己点点滴滴的真情和不求回报的付出,多年来一直在默默地做着志愿服务工作。” 

“兵儿子”多次获表彰,时时刻刻心系双拥 

出生于1961年的苏宗信,曾于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表彰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于1996年被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表彰为“为国爱民”模范,于2001年被团省委表彰为“优秀团干部”,2002年作为军队的惟一特约“兵儿子”代表,出席了省政府在济南组织召开的“十佳兵妈妈”命名表彰大会并发言。 

作为一名军转干部,苏宗信在部队的时候就一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成为了一名双拥工作联络员,主要承担着双拥工作的宣传任务,这看似十分简单,实际上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的。 

苏宗信告诉记者,面对各种困难,他不停地告诫自己:“路是漫长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言,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他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将随手查阅的相关资料都整齐地摆放在资料柜里,同时,还将报纸、打印件、手抄稿等分门别类地装订成册,写好目录、以备今后继续使用。 

贾美荣拥军优属服务中心成立之后,组织开展了多项资助活动,在每次活动当中,苏宗信在当志愿者的同时,还主动地兼任文字秘书工作,专门负责活动的宣传报道等。 

祖孙三代都是军人,受父亲影响热爱军营 

苏宗信告诉记者,军营生活让他在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倍感充实,成为了他生命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而他之所以会对军营有着无比的热爱,是因为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他的父亲名叫苏连生(曾用名苏玉传),出生于1924年,是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一名老前辈。1948年11月,在硝烟弥漫的淮海战役战场上,他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被榴弹炸伤,胸部以及肋骨处被炸进了几个炮弹片,除两颗较大的弹片在做手术时取出以外,被炸入肋骨的3个弹片因对身体无大碍就没有被取出来,而这3个弹片也成为了他这一生关于战争的“印记”。 

除了父亲,苏宗信的儿子苏昊也是一名军人。苏昊于2005年参加高考后考入军校,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在第一时间便跟随救援部队赶赴震中汶川映秀镇参加抗震救灾,守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抗震救灾结束之后,他受到了武警四川总队的通令嘉奖,被武警成都指挥学院评为“优秀学员”,并荣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颁授的5.12抗震救灾纪念章。 

在我们家,祖孙三代都是军人,因此,就必须要有严格律己勇于担当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履行自己的职责。”苏宗信这样说道。 

工作任劳任怨,努力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从部队转业后,作为泰安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的一名民警,在做好双拥工作的同时,苏宗信在自己的岗位上也是任劳任怨,每一次接到任务之后,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去。 

在去年的9月份,当一辆悬挂着河北车牌的大型罐车行驶至京沪高速公路20公里处时,因阀门损坏,罐内的35吨有害液体泄漏,致使周围几个村庄的村民、牲畜的生命受到了威胁,接到命令后,苏宗信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冒着随时都可能中毒的危险进入了现场,协同消防官兵一起堵漏,从上午9点钟一直到晚上的10点钟,一直都在抢险一线直至险情排除,保护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用自己的付出换来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安定和谐,我觉得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苏宗信说。

(转载自:泰山网 记者:文 曹晶 图 王丙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