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县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新模式,倡议党员、乡贤捐资重立村碑,保护乡愁记忆。
2023年10月1日,在全国同庆的日子,原籍宁阳县涧西村的八名党员乡贤共同倡议,自发捐资重立村碑。
涧西村,明朝洪武年间建村,因位于山间南北流向的河西(黑石涧,因河边黑石得名),故名涧西。涧西村人杰地灵,明朝张彝训,历任抚宁县令、博野县令、户部主事、户部郎中、陕西布政使参议,受诰封朝议大夫。近年来,涌现博士3人,硕士十几人。村内中草药种植、畜禽养殖、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先后荣获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村、泰安市标兵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涧西村碑立于1989年,由县民政局统一制作,葛石镇统一安装,30多年来,见证了村庄的发展与变化,见证了我们的童年,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回忆。” 乡贤张现泉说道。
由于前几年扩建道路,村碑占路被移除,乡贤张现泉为了防止村碑遗失,将村碑运回家中保护起来。今年7月,宁柴路全线贯通,张现泉与在云南、浙江、济南、县城工作的八名老乡商议,捐资重立村碑。
“重立村碑,这代表了他们的家乡情怀,他们有大学教授、机关干部、高中老师、济南私营企业业主,他们从乡村成长,在不同的岗位作出贡献,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为家乡做些贡献,保护乡愁记忆,呵护家乡情怀,提升乡村形象,方便群众出行。”葛石镇二级主任科员王军说道。
“总书记指出要让我们的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乡愁是释怀不了的情怀,乡愁是回家的路。”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尚振坤说,“今年以来,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工作试点方案》,开展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试点。涧西村乡贤捐资重立村碑为我县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带了个好头,这个做法要好好总结,积极推广,让广大村民行动起来,讲好地名故事,留住乡愁、乡音、乡情,让子孙后代寻得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