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展播(一)
2023-06-02 来源:泰安市民政局 浏览量:

数字赋能  创新改革

全面打造“桃都救助”服务品牌


肥城市民政局对标省、泰安市改革要求,扎实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打造“桃都救助”服务品牌,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改革任务联动推进,取得较大突破。“桃都救助”被评为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

一、强化领导,加强救助机构建设网络化

2021年1月,肥城市成立肥城市民政事务服务中心(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为全额拨款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022年升级建立了“泰汇救”服务中心,加强对全市救助工作的统筹协调。中心在一楼沿街设立救助服务大厅,集中受理救助申请、归口转办救助事项和解答政策咨询,开展“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民生救助服务。按照“党建+社会救助”的改革要求,肥城市依托镇街区“党群服务中心”进一步规范救助服务场所建设,结合社区工作人员招聘充实镇街救助经办力量,14个镇(街、区)全部建立了“泰汇救”工作站;629个村(社区)全部设立“泰汇救”服务站,村(社区)救助协理员职能与网格员职能融合优化,全市能够为困难群众帮办代办救助申请的网格员达到3544人,从而优化升级了村级协理员队伍建设,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提升了基层经办能力。

二、数字赋能,实现救助服务能力大跃升

以社会救助对象主题库为支撑,以大数据共享比对、分析研判为手段,打造起“两平台、一终端”具有肥城特色的救助数字化监管服务系统。一是搭建困难家庭综合评估平台。2021年以来肥城市承接民政部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评估试点任务,围绕“相对贫困”人口开展贫困指数研究,运用多维贫困认定方法,引入家庭情景模式,分别以家庭收入、刚性支出、残疾、就业、大病、儿童等类型建立赋分体系,按照分值排序,使需求收集更加有效,家庭画像更加精准,帮扶措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现已综合评估、入库管理各类困难群众7.4万人,实现各部门救助信息共享共用,救助政策互联互通。二是研发肥城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各镇街区一门受理窗口可依据此平台全面受理综合救助事项,分散在各部门的救助资源在“不收权、不收钱、不收人”的前提下,群众救助需求依托办公平台实现受理、转办、反馈、统计、分析等功能。同时,该平台实现“智能研判、线上核对、电子档案、一证通办”等功能,极大提升了基层人员的经办能力。加强与“泰汇救”平台及“省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对接及互联互通,一个网址登录后便可随意切换至其他平台,实现了救助审批流程的优化再造,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和多个平台操作的麻烦。平台自去年下半年应用以来,共计办理救助事项3491件,其中困难职工帮扶108件,公租房补贴438件,就业困难人员认定1件,民政类救助2511件,残疾人补贴22件,救急难411件。三是研发“桃都救助”微信程序。该程序基于智能手机终端,分为公众版和办公版,以上两大平台的主要功能和数据获取全部延伸到该程序,自我研判、综合评估、线上申请、政策宣传、救助公开、工作动态、公益专区等功能模块逐步完善,作为群众自我智慧研判以及基层民政协理员代办的工具。目前,该“程序码”已经广泛印制在救助政策明白纸,张贴在村级公开栏、摆放在各级经办机构柜台,“码上知、码上查、码上办”实现了救助经办终端多元化、便捷化。该程序上线以来,困难群众通过移动端申请审批救助事项367件。


三、有解思维,推进社会救助方式多元化





肥城市民政局以完善“物质+服务+精神慰藉”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为方向,积极探索特困人员照护服务新路径,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在“桃仙子特困照护”的基础上,去年以来专项开展了精神障碍特困人员巡诊巡护工作,每月由专科医生、护士、服务人员组成工作队上门开展“医疗巡诊”和“生活巡护”的二巡服务,切实保障330名精神障碍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同时照护服务探索推广至低保失能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等救助对象,为其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发挥镇街区社工站职能作用,为低收入人口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桃都救助”微信程序设立“公益专区”,为困难群众提供发布微心愿、爱心人士认领微心愿的平台,激发社会救助资源的活力。






四、高点定位,打造社会综合救助新格局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肥城市多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动员会和专班会、推进会等,专题研究部署推进措施。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综合救助领导及工作专班,印发了《加快推进“泰汇救”社会综合救助体系建设全力争创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细化了工作专班行动方案、工作规则、部门责任分工等制度,确保工作扎实推进。二是高点谋划定位。经市委研究决定,肥城市省级社会救助综合实验区创建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紧密结合一体谋划,与“泰汇救”社会综合救助体系建设一体推进,立足肥城实际,真正建立务实管用、运转高效、便民惠民的服务体系,打响“桃都救助”服务品牌。三是整合救助制度。肥城市立足建立与综合服务相适应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梳理、修订完善了13个救助部门40项救助政策,编制了《社会救助制度汇编》,加强了救助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政策的互联互通,为综合救助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切实形成社会救助工作合力。四是推进机制创新。建立了《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定期查访制度》,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每月深入镇街、村居查访,每月对镇街审批档案逐一进行复核,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形成审批事项闭环管理。落实“三主动”机制,通过下发“救助政策包”,推广“桃都救助”程序码,张贴“兜底保障一单清”,融信云平台“短信知”等方式实现救助政策“主动告知”,通过对各镇街区组织业务培训、跟班轮训、智慧终端使用、三级会审、集中研判、信息核查等方式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实现救助对象“主动发现”,通过网站、公众号以及镇村公开栏等形式,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主动公开”。市民政局联合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印发了《社会救助工作容错纠错实施细则》,激励全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担当作为。会同发改局印发《肥城市社会救助诚信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制定社会救助家庭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细则,社会救助诚信机制初步建立。

下一步,肥城市将在全面打造“桃都救助”服务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扎实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加大救助宣传力度,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推动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