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民政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2025-03-28 来源:泰安市民政局 浏览量:

市委、市政府:

2024年,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法治政府建设,加强法治培训,持续提升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效推进了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完善制度机制,强化组织保障。一是强化法治思维。将法治学习作为加强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和“第一议题”制度的重要内容,坚持把学习党的政策理论与学习民政业务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部署上来,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科室负责同志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民政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开展。三是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印发《2024年全市民政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和《2024年泰安市民政局普法责任清单》《2024年普法工作计划》,对2024年法治工作进行明确和细化,着眼长远、统筹推进、突出重点,确保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力提高民政法治工作水平。

二、加强依法行政,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管理。印发《行业协会商会规范收费提醒告诫书》和强化收费治理通知,督促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加强监督检查,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开展自查自纠。积极配合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等部门持续强化行业协会商会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管理,行业协会商会收费不断规范。行业协会商会通过减免会费、规范收费和争取政策、让利等举措,减轻了企业负担,全年累计减免降低收费967万元。二是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实施社会组织年报工作攻坚行动,社会组织年报率达96.56%,再创历史新高。将清理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作为常态化工作,强化工作措施,加强部门协同,落实业务主管单位职责,建立起“僵尸型”社会组织的预防、监管和清理整治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全年共处置非法社会组织13家,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73家,督促整改79家,进一步优化了社会组织结构,净化了社会组织发展环境。三是严格“双随机、一公开”检查。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共抽查社会团体、儿童福利、养老机构、殡葬服务等7个领域120家机构,其中内部抽查64家,部门联合抽查56家,联合抽查占比达47.58%。四是依法有效解决群众诉求。完善信访、12345办理工作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规范办理秩序,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全年共办理信访事项15项,12345诉求工单72条,按时办结率达100%。

三、深化普法宣传,提升法治意识。一是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活动。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宣传力度,从困境儿童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求出发,开展“护佑成长”困境儿童关爱活动,组织困境儿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织牢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络。二是开展新修订慈善法培训宣传。统筹抓好慈善管理人员和慈善组织从业人员对新修订慈善法的培训学习,通过举办培训和座谈研讨、组织专家解读原文、发放单行册和解读辅导学习资料等方式,切实提高培训质效。在群众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宣传活动,形成人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浓厚氛围。三是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条例》宣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条例》是全省第一部规范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地方性法规,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全方位、多角度做好《条例》宣传,专题制发了《普法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在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班上进行了专题解读,通过泰安日报、泰安民政公众号等媒体,进一步加强《条例》宣传解读,为《条例》实施营造了良好氛围。四是加强“民法典”及民政政策宣传。在“民法典宣传月”“全国第三十四个助残日”活动之机,积极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加强对婚姻家庭、残疾人福利政策、防养老诈骗等宣传;通过邀请省厅专家举办讲座等形式,对依法规范管理地名等内容进行深入解读;结合“520”特殊日期,以山东省“婚旅融合 幸福泰安”集体颁证暨红门最美婚姻登记巡回点启用仪式为契机,广泛宣传婚恋新风及民法典涉及婚姻相关规定;在全市范围积极开展以“关注民生,携手救助”为主题的“社会救助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推进社会救助工作从“找政策”向 “政策找人”转变,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突出重点工作,依法履行民政职能。一是民生保障能力持续加强。“泰汇救”社会综合救助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全年累计核实排查预警数据5.47万条,纳入救助保障1727人次,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二是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为全市60岁以上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016张,为7527人开展不少于30次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累计服务次数达85万次,项目实施情况被民政部、财政部评为“优秀”等次,位列全国东部地区第一名。全面建立80—89周岁老年人高龄补贴制度,我市泰山区岱庙街道丽景社区、泰前街道广生泉社区成功入选全省老年友好社区建设典型案例。三是社会组织活力有效激发。高效推动社会组织党组织单独组建工作,267家民政主管社会组织单独组建党组织,组建率为82.6%,位居全省前列。累计帮助招商引资落地项目482个,达成意向金额162亿元。全市有648个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累计开展项目724个,投入款物1244.06万元,其中参与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的项目有6个,累计捐赠款物32.5万元。四是慈善事业更加精准。全市新增慈善组织5家,总数达到81家,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慈善组织募集资金1.12亿元,慈善活动支出1.03亿元;设立社区慈善基金158个,募集资金407.81万元,开展慈善活动68次,受益群众9.6万人次;全市首家慈善文化公园落成。五是社会公共服务明显提升。启用泰山红门婚姻登记巡回点,在泰山之巅举办集体颁证仪式,承办全省“海誓山盟 爱在齐鲁”婚俗改革宣传活动。积极推广深埋还耕、深埋造林、树葬公益林等节地生态安葬新模式。推进惠民殡葬政策实施,全市5个项目入选全省“逝有所葬、迁有所去”生态安葬试点。完成《泰安市中心城区地名规划》送审、发布等工作,泰山区被确定为“乡村著名行动”全国先行区,宁阳县确定为地名方案编制省级试点单位,泰山区、东平县被确定为全省“乡村著名 邮路畅通”助力乡村振兴试点。

2025年,市民政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市依法治市办法治建设有关要求,全面提高民政工作法治化水平,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努力开创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泰安市民政局

                                                                                                                                           2025年2月20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